本文目录一览:
玉米条螟为害症状有哪些?种植户该怎么预防和治理?
为害症状: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长大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使叶片呈网状。***生时,也为害花和幼荚。发生规律:(1)世代。年发生2~4代。(2)越冬。以老熟幼虫在土内吐丝作茧越冬。
及时剥掉苞叶,防雨淋溼受潮 玉米收获期多秋雨,收获后的果穗不要堆集过厚,应及早剥去苞叶,打结成串挂在通风向阳处晾晒,对不能打结成串的果穗应摊薄晾晒,并经常翻动,防止受热而发病,如有降雨及时遮挡,防止雨淋。
防控方法: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加强田间管理,***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携出田外沤肥或集中烧毁。及时治虫防病。
玉米收获期多秋雨,收获后的果穗不要堆集过厚,应及早剥去苞叶,打结成串挂在通风向阳处晾晒,对不能打结成串的果穗应摊薄晾晒,并经常翻动,防止受热而发病,如有降雨及时遮挡,防止雨淋。
玉米条螟、大螟等,为害叶片的黏虫、玉米蚜、棉铃虫、蓟马、飞虱类、蝗虫类等。此外,玉米田内还有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在我国登记的防治玉米害虫的生物杀虫剂主要为苏云金杆菌(Bt),用于防治玉米螟。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小麦与油菜间作、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作物插花条带种植,每一条带10~15m,可优化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繁衍的条件,提高天敌对斑须蝽的自然控制能力。
条螟的概况
条螟前翅上纵纹较深,前翅外缘顶角、臀角较宜,体型稍大,别于粟灰螟。
高粱条螟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4毫米,灰***,头胸背面浅***,下唇须长,向前方突出。前翅灰***,中央有一个小黑点,外缘直,内有7个小黑点,翅面有黑色纵线20多条。后翅色浅。
高粱条螟的发生规律:条螟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高粱、玉米等的秸秆中越冬。第二年5月化蛹、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喜产卵于叶背基部或中部。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又名黄绿条螟,俗称花毛虫、花软虫、打灯蛾。属鳞翅目,螟蛾科。是1种周期性***生的毁灭性杂食性害虫。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
甘蔗螟虫主要有二点螟、条螟、黄螟等,二点螟分布最广,条螟和黄螟主要发生于雨水充足、灌溉条件较好的蔗区。二点螟、条螟1年发生3~6代,黄螟发生6~8代。
高粱的条螟有哪些形态特征?
1、冬型幼虫于越冬前脱皮后,体面各节黑褐色***变成白色,体背有四条紫褐色纵线。蛹:体长14~15毫米,红褐色或暗褐色,有光泽。腹部5~7节各节背面前缘有深褐色不规则网状纹,末节背面有两对尖锐小突起。
2、为害症状:幼虫咬食心叶叶肉,留下表皮,呈“窗户纸”状,稍大时咬成不规则的小孔。条螟在高粱、甘蔗和玉米上的蛀茎部位,多在节间的中部(玉米螟多在茎节附近),作环状取食茎髓,被害植株遇风折断。
3、高粱条螟的发生规律:条螟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高粱、玉米等的秸秆中越冬。第二年5月化蛹、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喜产卵于叶背基部或中部。
4、便从节的中间叶鞘蛀入茎秆,别于玉米螟。遇风时受害处呈刀割般折断。受害茎秆里同一孔道内常有数条幼虫,该虫龄数差别较大,少的仅4龄,多的9龄,一般多为6—7龄。
5、② 高粱条螟,幼虫蛀食心叶时,会咬伤生长点使高粱枯心,茎秆易折。防治方法: 与玉米螟类似,两者会同时发生,可同时防治。③ 芒蝇,以幼虫为害高粱,侵入心叶,在生长点附近取食,造成枯心或穗畸形。
6、即节间长度呈双升、双降型,而最后一个升节间为穗柄。高粱茎秆是实心的,髓可以是坚实多汁的,无味或有甜味,也可以是干燥的(成熟时)。一般来说,中国高粱多为干燥型茎秆,外国高粱则多为多汁型茎秆。
玉米螟和条螟的生活习性有何差异
1、便从节的中间叶鞘蛀入茎秆,别于玉米螟。遇风时受害处呈刀割般折断。受害茎秆里同一孔道内常有数条幼虫,该虫龄数差别较大,少的仅4龄,多的9龄,一般多为6—7龄。
2、高粱条螟的发生规律:条螟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高粱、玉米等的秸秆中越冬。第二年5月化蛹、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喜产卵于叶背基部或中部。
3、为害症状:幼虫咬食心叶叶肉,留下表皮,呈“窗户纸”状,稍大时咬成不规则的小孔。条螟在高粱、甘蔗和玉米上的蛀茎部位,多在节间的中部(玉米螟多在茎节附近),作环状取食茎髓,被害植株遇风折断。
4、①单食性:只取食一种植物的昆虫的食性叫单食性。如三化螟只取食水稻。②寡食性:取食一个科或近缘科内的若干种植物的昆虫的食性叫寡食性。如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和与其近缘的木犀科植物。
5、主要生活习性分为食性、趋性、***死性和群集性。 食性。昆虫对食料的选择很严格。据统计在所有的昆虫中,吃植物的约占42%;吃腐烂物质的约占13%;寄生性昆虫占4%;捕食性的占28%;其他都是杂食性的。
6、习性:蜘蛛的生活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即游猎型和定居型。游猎型者,到处游猎、捕食、居无定所、完全不结网、不挖洞、不造巢的蜘蛛。有鳞毛蛛科,拟熊蛛科和大多数的狼蛛科等。
条螟的防治方法
1、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株、枯叶枯苗,沤制堆肥或烧毁。注意及时铲除地边杂草,定苗前捕杀幼虫。结合烧柴、沤肥、饲料等用途,将玉米等寄主植物的秸秆处理完毕,阻止越冬幼虫羽化。(2)生物防治。
2、高粱条螟的防治方法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在化蛹前将玉米、高粱的秸秆高温沤肥或作为沼气原料,消灭越冬虫源。
3、农业防治 在越冬幼虫化蛹与羽化之前,将高粱或玉米秸秆处理完毕,以减少越冬虫源。秸秆处理可***用粉碎、烧毁、沤肥、铡碎、泥封等不同方法。条螟成虫有趋光性,可设置黑光灯诱杀从残存秸秆中羽化出来的成虫。
4、⑤利用黑光灯诱杀。⑥割去新鲜枯心并销毁,收获后清除甘蔗残体。⑦合理用药。下种时施药护种,3~4月追施防枯心,大培土追施防中、后期螟害。
甘蔗条螟的生活习性怎样?
几种蔗螟生活史和习性比较 广东、广西年生6—7代,海南、台湾7—8代,无明显休眠期。世代重叠,终年为害。
甘蔗螟虫主要有二点螟、条螟、黄螟等,二点螟分布最广,条螟和黄螟主要发生于雨水充足、灌溉条件较好的蔗区。二点螟、条螟1年发生3~6代,黄螟发生6~8代。
二化螟幼虫生活力强,食性广,耐干旱、潮湿和低温等恶劣环境,所以是在越冬死亡率低。天敌对二化螟的数量消长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一年会繁殖有1-5代,所以种植的时候可得防治。
高粱条螟的发生规律:条螟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高粱、玉米等的秸秆中越冬。第二年5月化蛹、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喜产卵于叶背基部或中部。
甘蔗螟虫,绵蚜虫,甘蔗蓟马,蔗龟,主要就是这几种虫害。能够吸取甘蔗的汁液,把那个破坏甘蔗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甘蔗没有办***常生长,影响到甘蔗的产量。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四五月份到11月份这些害虫就会对甘蔗进行侵蚀。
在蔗株表现出穿孔期或烂边初期,可用小刀垂直剖开,找到幼虫后把其刺死。条螟低龄幼虫在心叶危害,蚁螟集中,危害时间长,造成植株“花叶”明显.可在花叶盛期,人工检查“花叶”植株心叶及下部叶鞘,发现蚁螟及时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