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马尾松毛虫形态是怎样的?
成虫:体色变化较大,有深褐、黄褐、深灰和灰白等色。体长20—30mm,头小,下唇须突出,复眼黄绿色,雌蛾触角短栉齿状,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展翅60—70mm,雄蛾展翅49—53mm。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一35mm,雌蛾翅展48—80mm;雄蛾38—62mm,体色有黄褐、灰褐、棕褐、茶褐色等多种,体色变化较大。
成虫呈枯叶色,前翅中外横线双垂。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单眼。松毛虫的卵是粉红色的小圆柱,而且排列得很整齐,松毛虫的卵九个月后变成小毛虫。
马尾松毛虫有怎样的生物学特性?
1、松毛虫也叫“列队虫”,因为它们总是一个跟着一个,排着队走。松毛虫的卵是粉红色的小圆柱,而且排列得很整齐,松毛虫的卵九个月后变成小毛虫。
2、《昆虫记》松毛虫的特点是幼虫毛黑,成虫有磷褐色或白色。松毛虫的生活特征是松毛虫是气象预报员。正月里松毛虫会进行第二次脱皮。虽然它不像以前一样漂亮,但是它增添了一个器官,这对它非常有帮助。
3、-2龄幼虫有群集和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3龄后受惊扰有弹跳现象;幼虫一般喜食老叶。成虫有趋光性,以20时活动最盛。成虫、幼虫扩散迁移能力都很强,相邻的山林要注意联防联治。
4、幼虫具长毛,中、后胸有毒毛。末龄幼虫体长47~100毫米。体色有棕红、灰黑、黑褐、烟黑、灰褐等色,花斑明显成不明显,两侧有长毛,全体满布白、黑、棕色长毛或短毛。
马尾松毛虫的雌雄差异
1、马尾松毛虫雄成虫体小,体长20~28mm,翅展36~49mm,触角分枝长而近乎羽状,体茶褐色至黑褐色,前翅自翅基到外缘有5条黑褐色波状横纹,近翅外缘横纹由8~9个黑点组成,近翅基1/3处有一小白点,后翅无斑纹。
2、外形特征 成虫呈枯叶色,前翅中外横线双垂,波状或齿状,亚外缘斑列深色,中室端具小白点。雄蛾触角近乎羽状,雌蛾呈短栉状。尖刀状,表面多有小刺,抱器发达。
3、雌雄性比、蛹长、蛹重、产卵量、世代分化比率等均有利于后代增殖。营养不良至少可引起雄性比增高、蛹重减轻、产卵量减少,相差可达一倍以上。爆发区往往由于食量不足而引起断食死亡。
松毛虫应该要怎样防治?
营造混交林:松毛虫暴发的物质基础是松树和松林。在常灾区的宜林荒山,遵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对常灾区的疏残林,保护利用原有地被物,补植阔叶树种。
(1)改善松林环境 封山育林,提高自然控制能力。(2)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杜鹃、大山雀等鸟类;松毛虫黑卵蜂、松毛虫赤眼蜂均为卵期寄生蜂,可人工繁殖和散放。
松毛虫防治的方法与途径物理防治修剪已经有落叶松毛虫的树枝,避免扩散。6月下旬是落叶松毛虫害虫的蛹期,在此期间可以人工摘茧;幼虫始盛期进行人工捕捉毛虫,捕捉时要注意毛虫身上的毒毛。
松毛虫在杀虫剂的使用上处于衰退期。最好的防治时期是越冬代防治(历时长,幼虫发育缓慢);选择幼虫低龄期(抵抗力弱,无重大危害)。主要防治药物有:灭幼脲Ⅲ、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多角体***等。
无论是青虫菌还是白僵菌,使用时加入少量农药效果更好。②人工繁殖赤眼蜂及黑卵蜂,于每年5月下旬、7月中下旬及8月下旬前后松毛虫大量产卵时释放防治松毛虫卵。
油松毛虫防治主要方法;1 加强营林百技术措施,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改造油松纯林为混交林,做好封山育林,防止强修枝,提高林业自控能力。
马尾松毛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记》松毛虫的特点是幼虫毛黑,成虫有磷褐色或白色。松毛虫的生活特征是松毛虫是气象预报员。正月里松毛虫会进行第二次脱皮。虽然它不像以前一样漂亮,但是它增添了一个器官,这对它非常有帮助。
马尾松毛虫河南1年2代、广东3~4代、其他省2~3代,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缝隙中越冬。另外3种1年1代或2年1代,以幼虫在树下越冬。夜间交尾、产卵、飞翔。雌蛾体粗笨,雄蛾较活泼,飞翔力亦较强。
马尾松毛虫食性单食性的大害虫。在一般情况下只危害马尾松。卵产于松针或小枝上,聚集成块,每一卵块的卵粒数由数十粒到七八百粒,一般为300-400粒。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
松毛虫从卵里爬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啃食自己巢穴的针叶,就会落到附近的枝叶上。有时5只松毛虫会一起落到同一根枝叶上,这便是未来毛虫大军的雏形。松毛虫们有时候会一起排队觅食。每一只松毛虫都有可能当领袖。
不同种类的松毛虫,不论世代多少,生活习性大致近似。产卵 雌蛾多产卵于松针上,呈块状,每一雌蛾产卵200至800粒,一般300至500粒,云南松毛虫最高产卵量高达1700多粒。
毛毛虫头部两侧各有6只黑点状的眼睛。为下口式,口器为咀嚼式,有坚硬的牙齿,便于咬食各种植物;头壳硬化而色深,胸部:有3节,每节生有1对强健的胸足,便于爬行和攀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