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粮食价格提高会有什么后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粮食价格提高会有什么后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专家说不能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
不是不能提高粮食价,是根本就提不高。
原因简单,国际粮价限制了国内粮价的上涨。世贸组织成员国要尊守世贸的游戏规则。这是国际因素。
国内因素更是实际,据说还有近六亿人月收入在千元以下。
如果忽视这个严重的现实,盲目涨价。当价格涨到一定高度时,就极大侵害了这六亿低收入人群的生存权。
显然这不是一个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施政方针所愿意***用的简单办法。
如果不顾现实,一味涨价,受到侵害的还是想通过粮食涨价提高生活品质的这类人。
因为你的涨价所得,完全会被粮价上涨的通涨所淹没。生活可能面临更大的危机。
民以食为天,盲目涨价也就冲击了这个基本罗辑。这也不是随便可碰触生存底线。
再说国内粮价上涨,国际粮食也要相应上涨。那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也不答应。
相反以美国为首的大产粮国,大出口国更是渔翁得利,坐享其成。
所以粮价不是我们凭自己想象要涨就能涨的。
要根本改进种粮农民的生活质量,还是要减少从事小农经济的个体数量。也就是鼓励农民转行。
由少数人从事大农业生产,和建立更多的国有化农场,大幅度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
这样就可由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人生产粮食。这一来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就会高于其他行业的收入,那农民就会变成一个相对富裕的群体。
但是在这种机制还没形成前,从事小农经济生产的农民是吃亏的。
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凡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价格必然也是最低的,比如粮食。
相反不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可以根据高消费群体的情况,提高其销售价格。比如黄金,钻戒等物品。
这样,生活相对贫困的人可以不去进行这类高消费。
相反富裕阶层的人去进行这类高消费,却会间接的帮助提高低消费人群的生活水平。
这也算是市场经济的辨证关系吧。
专家说的不对!完全可以通过提高粮食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
在过去,有一个经济学词汇,叫“剪刀差”。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气油,可以随意涨价,粮食,农产品当然也可以。气油涨价,带动了其它,比如物流的涨价,可以接受,怎么,粮食涨价就不能接受了呢?
粮食不张价,主要还是对“三农”问题重视不够。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粮食並没有特别紧俏,总的来看,还是供大于求。只有农民少了,粮食少了,农民和粮食才能是个“宝”。否则,就是个“草”。所以,农民要放下镰刀,拿起锤子,进城当工人吗。
在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三年困难时期,供应粮食没涨价,还是一角多钱一斤。可是,因为没有粮食,不够吃,饿肚皮,***上的粮食一度涨到十元钱一斤,足足涨了一百倍!
那时候,有粮食的东北农民,家家户户,其乐融融。可南方,或者是城市里的困难户,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以下照片为本人特拍的“东北一角”。
如果不提高粮价,农民得不到收入就不会有人去种地,杂交水稻***九几年才5元一斤,稻谷8毛一斤,过了两年,杂交水稻***12元一斤,稻谷0.85~0.9元,现在杂交水稻***70~80元,稻谷1.2~1.35元,看看***涨了多少倍,稻谷才涨了多少?何止这一样在涨,化肥、农药都在涨就是粮食不涨,牺牲农民的利益去养活***厂、化肥厂、农药厂…所以农民也不傻不干了,看你们还坑不坑农民,房价这么高不打工咋办,不买房儿子连媳妇都娶不到,农民也不想出来打工呀!买点苦力挣点血汗钱呀!还看别人的脸色,回家种地的都是一些年龄大了在外打不了工了,赚不到钱了,在家种地填饱肚子还是没问题的。
粮食价格是一切物价的基础。粮食价格高,肉蛋禽等价格必须升高,直接影响整个市场的物价,所以如果单纯的以提高粮食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那么以目前国人的收入水平是无法承受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压力的。
答:在我国***经济时代,有一种说法叫做:无商不发,无工不富,但无农不稳。【稳定】是基础,是国之上策。就好比不给城里人到农村买房买地是一样的道理,两头只能占一头。
增加农民的收入千万种,提高粮价增加农民收入只是其中的一种。
要想农民不返贫,且可持续增加农民的收入。愚以为:1,要有懂农村经济经营的好的带头人。像焦裕禄,吴仁宝等等。2,打当地特色牌。根据地理特征,经纬度,像陕北小米,宁夏枸杞,新疆的葡萄干,东北大米等等等等。将由国家向欧盟学习,将特色产业【欧配克】,讲白了:国家行政干预。比方说:葡萄干,其它省市自治区的葡萄干,将由国家统一收购调拨到其它不具有生产葡萄干的省份,年年如此。新疆果农富不富?
将同样的手法,将【五常大米】调到不具备生产的大城市,五常当地农民富不富?
走《特色农业》是未来农民增收已致【共同富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提高粮价,能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吗?粮食价格到底该不该提高?
今年秋粮收购价每斤上涨了几毛钱,有人就大叫粮食涨价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种地真的赚钱吗?前几天回到乡下老家,从乡亲们口中了解到,现在普通农户种地根本不赚钱,每年基本赚个白忙活。
先算一笔账,今年秋季玉米市场价格大约1.10元/每斤,一般地块亩产1000斤左右,也就是说每亩玉米能卖1100元。每亩成本,***加播种80元,化肥农药300元,浇水150元,收割机费用120元,总计费用:80+300+150+120=650元。
按上面数据计算,每亩玉米收入1100元,减去650元成本,净收入为450元/亩,这其中还没有计算人工费。如果再扣除人工费用,每亩净赚为零甚至赔钱。
那么,能否像别的商品一样对粮食大幅提价呢?答案是否定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粮食价格国家实行必要的调控,不会完全放开,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确保粮食价格平稳,防止大起大落,这是牵扯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前段时间疫情期间不少地方出现大米面粉抢购一空的现象,国家马上出手将储备粮投放市场,效果立竿见影,稳定了物价也稳定了民心。
第二,粮食价格大涨,势必会导致物价疯长、通货膨胀,造成社会***。有人可能会说粮食这么多年都没涨价,其他商品不是也上涨了很多吗?是的,粮食价格不涨,其他商品可能涨也可能不涨,但是粮食一涨价,从经济学家角度来说,就会出现所谓的蝴蝶效应。也就是粮食价格上涨了,会带动其他价格上涨,比如农资产品的价格上涨,食品领域的价格上涨,餐饮领域的价格上涨,养殖领域的价格上涨,饲料领域的价格上涨等等,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三,就目前国内粮价现在这个水平,和国际粮价相比,应该算是高价了。如果再上涨,只会促使其他国家的粮食更大量的出口给我们,结果就是更加富裕了别人的腰包,最终伤害的还是广大农民的利益。
既然粮食不能过高涨价,农民种地不赚钱怎么办?今后还有人种地吗?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既然种粮食不赚钱,那就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在我们老家,前几年家家栽苹果树,几年后红富士让乡亲们腰包鼓了起来。后来又引进了大樱桃,目前每年光大樱桃一项每家收入就达三万多元。
二是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种粮合作社,平时在合作社打工赚钱,年底还有分红,这样做即壮大了集体经济,又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一举多得。
三是自己还想种地的农民,特别是年龄大、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就想每天守着一亩三分地,对于这部分人,村里要给予帮扶,除了如数发给种粮补贴外,在技术上给予支持,确保全体村民共同致富,不让一个村民掉队。工作做实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避免撂荒现象,粮食生产才有保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粮食价格提高会有什么后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粮食价格提高会有什么后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