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唐期间粮食价格变化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唐期间粮食价格变化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粮食产量?
隋朝的粮食储备有多少?根据6大粮仓的容量估算,据《隋书》记载,隋文帝修建的4座粮仓容量在百万石以上,兴洛仓是隋朝最大的粮仓,可容纳2400万石粮食,回洛仓是同期修建的粮仓,规模小于兴洛仓。即使6大粮仓和太仓按最大容量***设,粮食总储量为9800万石,即2400万石X2+1000万石X4+1000万石(太仓),不到1亿石。
当然,实际的隋朝粮食仓储并没有1亿石,根据后世考古还原,黎阳仓的容量在300万石左右,因此隋朝的粮食储量大约为7000至8000万石
唐朝粮食有哪些?
一、唐朝农民主要种植什么粮食
唐朝前期,北方农民主要种大豆和小米,主食当然也是这两种。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小麦也已经开始流行。
而到了中期的时候,小麦种植面积超过了大豆,成为和小米平分秋色的作物。同时,人们开始以小麦为主食。唐朝前期和中期,北方的粮食产量是远超南方的,当时南方主要种植的是大米。
到了唐朝后期,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始发达,南方的粮食产量反超北方。但当时的北方已经陷入了战乱,所以农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唐朝普通百姓以什么为主食
前期是豆类和小米,到了中期,北方农民基本上就是小麦、豆类和小米了,而且这时候的小麦占了大部分。当时主要是饼,前期是豆类饼,后来就成了小麦面饼。
菜类上,普通农民以“葵”、“***”为主,葵是一种远古流传下来的野菜,但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有人专门种植。***则一直都是古代人的主要素菜。
当时的菜类主要以煮了后调着吃为主,还有腌制的咸菜。而肉类上,唐朝上层以羊肉和猪肉为主,下层就比较随便了,狗肉和鸡肉是改善生活常见肉。
总结:唐朝农民的生活较之前的一些朝代有了重大改善,而小麦做为北方的一种主要粮食,一直到宋朝才彻底的成为北方主流,在唐朝时和小米还有大豆是平分秋色的。饭食上,唐朝人以蒸、煮、炸和烤为主,当时的炒菜已经有了,但铁锅并不普及,虽然铁在春秋早期就已经出现,但一直到了宋朝才真正的自给自足并且普及,炒菜的铁锅同样是宋朝才普及的。
南北不同。南方:水稻; 北方:以粟为主,其次是小麦。唐代,小麦在种植范围、使用范围上逐渐增强。 另外高粱也很普及。
在唐代,中原内地通过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引入了许多蔬菜和水果品种,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调味品有胡椒、沙糖等。
隋唐时期两京地区的粮食储备特征?
请参考
隋唐时期两京地区的粮食储备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粮食储备系统周密,管理、监督系统完善。这一时期,两京地区的粮仓***取了中央、地方和私人相结合的储粮方式,各仓的职能明确、管理严格。
粮仓的选址、设计、建造技术科学。为了方便粮食的运输和储存,隋唐时期在两京地区营建了多个大型粮仓,如洛阳的含嘉仓和太原仓,长安的太仓。这些粮仓大多位于交通枢纽或水陆运输干道上,以便于粮食的运输。
粮仓的分布与水陆运输干道有机结合。隋唐时期,两京地区的粮仓大多设置在长安、洛阳方向的运粮干道上,以方便各州县的税谷、税草的输送。
高度重视两京地区的粮食储备。在隋唐时期,中央***对两京地区的粮食储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各种措施来确保都城长安的粮食供应需求。
地下仓窖是主要的储粮方式。在隋唐时期,地下仓窖是两京地区主要的储粮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简易、经济、高效、集约土地等特性,并能有效保障巨量粮食久贮的安全。
总的来说,隋唐时期两京地区的粮食储备系统周密、管理严格,***取了多种科学方法来确保粮食的运输和储存,并且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唐期间粮食价格变化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唐期间粮食价格变化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