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粮食储备的特点与作用?
中国古代关于官仓储粮的法规制度建设,是相当细致和完备的。把粮食储备提高到事关民生疾苦、***兴亡、天下安危的高度,是中国古代粮食储备思想的突出特点。***二十七年(739),唐玄宗明确强调:“理国者,在乎安人;安人者,在乎足食。以古先哲后,立法济时,使家有三载之储,国有九年之蓄,虽遇水旱,终保康宁。”古代王朝国家重视粮食储备的政策,对保障粮食供应、稳定社会秩序、加强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的丰图义仓,座落于陕西渭南大荔县朝邑镇仰圣堡村内,共有58座仓廒,能蓄粮5220吨。由于***用地上储粮方式,丰图义仓对排水和防火的要求格外严苛。粮仓划分12个排水区,经水管沟通后,水集中至中间低、四周高的广场,再排出仓外。
在防火方面,粮仓靠近黄河,内有水池,保证了充足的水源。仓体由能耐900℃高温的黏土砖砌成,仓室内部***取小室多仓的分隔蓄粮方式,仓房之间有厚实的墙体相隔,一旦失火,便于控制火情,防止火势扩大。地面的导水墙也起到了防火墙的作用,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局面发生。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在财政制度设计及践行方面承袭了诸多传统因素, 并在继承前代粮储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
清王朝的财政收入虽然以货币为主,但是每年还是要征收 400 万石粮食,通过漕运输送京师附近粮仓,当做官员和军队的工资和国家的粮食储备。
此外,清***还经常出钱购买粮食充实仓库和鼓励民间建立粮仓。
古代人均粮食消耗?
因为当时基本是体力劳动,而且副食品相对现代相当匮乏,所以主食需求很大
一般来说,如果平民经济情况可以保证温饱的话,一个成年男子在一年要吃掉六百斤粮食左右古代大部分时期人均寿命不高,所以青壮男性比例比现代要高,如果是太平岁月,青壮男性常常占到三成,老人小孩妇女的食量没有那么大,平均按照青壮男子六成计算
那么一万人口食量相当于七千两百个青壮男子计算得到一万人一天吃11835斤粮食,当然,这只是约数事实上如果农村也罢了,家家自有粮,城市的话因为运输和贮存的耗损,基本上要提供的粮食比真正吃掉的要多出一半战争运输更是恐怖,即使是内战,也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粮食在运输中消耗掉,进军草原就更不用说了,超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粮食在运输中消耗,十万军队加上战马要吃掉相当于五百万人口的粮食,盔甲武器战功赏赐还不包括在内
所以一场持久的草原战役完全可以花光国库里的最后一个铜板,汉武漠北决战就是典型有些跑题了,总之一万人一天吃11835斤粮食(约数),城市的话国家要提供这种数量的粮食至少需要15000斤的征集当然,这只是平民可以保证温饱时代的情况
古代节约粮食的灭国故事?
在古代,有一则关于节约粮食的灭国故事是《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治水英雄,他治理洪水的同时也提倡节约粮食。
据传,当时中国大地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粮食严重短缺。大禹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节约措施。他号召人民不浪费粮食,避免过度消费。他还制定了明确的粮食分配制度,严格限制公共场合的食用量,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基本的粮食供应。
大禹还***取了一项重要的措施,即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包括堤坝、渠道和水库,用于灌溉农田和储存水源。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善了灾区的农田情况,增加了粮食产量,也使灾后的粮食储备更加充足,为防止浪费和饥荒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通过大禹的努力,中国的粮食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人民的生活逐渐改善,国家也得以繁荣发展。大禹治水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节约粮食的典范,并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